广州汽车音响改装杂志发表:dls比赛级喇叭
发布:yong 时间:[2011-9-11]
拿起2009年新款的DLS比赛级的SCANDINAVIA系列喇叭,你会怀疑你手上的喇叭是否来自DLS的手笔。没有了半球形的中音喇叭设计、没有了混合磁体、大音圈、单片音盆的中低音单元,那DLS是否还是DLS呢?那DLS到底是改变了还是进化中呢?相信只要你是汽车音响的发烧友,不管你是DLS的粉丝还是他的对头人都很希望知道SCANDINAVIA是走着一条怎样的路呢?今期便要为DLS解开SCANDINAVIA的面纱吧!
首先,这里不是技术学堂,不希望写得太复杂。DLS的举动我是理解的,一直他们的顶级喇叭的设计都是采用混合磁体、大音圈、单片音盆的中低音单元设计和半球形的中音单元,相同的概念的产品有丹拿和魔雷这两个高档品牌。这样设计的中低音单元在中音和中低音的部份拥有相当特出的控制能力,当然亦有其它的优点,但缺点亦不少,除了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以外,其物理堕性亦相当高,功放输出不足,影响非常之大。所以这样的喇叭在低频的部份在汽车上的表现都是强差人意。当然 DLS 的喇叭亦难逃这问题。从DLS的 UP系列到 UR 系列、再上 IR 系列及 NOB 系列都不的段改善,但亦不能突破这个闷局。到了 SCANDINAVIA 的这一代新的顶级喇叭系列,终于将一直沿用的设计划上句号,并以最精细的装配技术,将传统的喇叭设计进一步发挥,推出这个比赛级的系列。对一间已是人所共知的品牌来说,此举所冒的风险可不少,但DLS贵为专业的音响厂家,至臻完美的态度胜于一切,SCANDINAVIA一推出,便摘取了2009-2010年度 EISA 最佳的汽车喇叭的殊荣,可见DLS的这片苦心是没有白费的。
DLS亦有见及此,将沿用了多年的稀有金属为型号名字,改为以地名而名,而 SCANDINAVIA 这个名字正是北欧的统称,正好代表了DLS是源于此了。整个比赛级系列共有五个产品,分别是一个28mm的高音单元、一个3吋的中音单元、一个6.5中低音供三路系统时选用,另设计是一个6.5中低音供二路系统时选用,最后一个是二路设计的被动分音器。除了分音器外,所有单元的外观都令人耳目一新的,一个如同家用音响设计的高音单元,其频率响应能回放出1Khz-30Khz的频率,FS更低至665Hz。相信是拜DLS将混磁技术用于新的高音单元上。而中音单元方面,更是DLS首次采用直径3吋的锥形的设计。市场上有这样设计的产品不多,因为三吋的生产成本一点都不便宜,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FS能低至80hz,所以设定分频点时可在200hz,有了这本钱,要声场放在仪表台上显然易如反掌了。至于两个中低音的设计大同小异,主要是在三路和二路设计时作选择。供二路分音使用的中低音的音盆是使用炭纤维的物料,频率响应为50hz-6000hz。而三路的中低音单元是采用铝合金的物料,频率响应为30hz-1000hz。相信如果你是对音响有认识的读者都明白DLS的用心了。
手执SANDINAVIA的各个单元,从外观上来说可谓毫无特色,在市场上随手找来一百个类似设计的产品,但当你细心地研究这个系列的制作手工,我相信找出五个能达到这个制作水平都很困难。可能有些读者会问,我既不是要看喇叭的制作的手工,我要的是好的音效。但有一点各位读者要注意的是喇叭制作的技巧,对音效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如磁体的间隙有多精密、各个零件的配合是否一致和牢固和上胶水的份量和准确性,都会对喇叭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这个系列的制作水平是我接触过DLS的产品中最高的。我相信DLS大胆地采用这基本的设计概念的一个重要的支持点了。
由于DLS的产品一般需要用上较长的热身时间,我并没有机会欣赏到SANDINAVIA的真正实力,但初步接触的是其中低音和低音的表现的确有很大的退变,从未有接触过DLS的6.5吋的单元有如此强的能力,高音则保留了DLS的一贯风格,但有更强的动态表现。如要驯服这系统的效果,安装的技术稍有差池,这套单元都一一向你投诉。他的个性相信吸引不小非DLS的观众欣赏。但有一点亦要一赞DLS终于将分音器不标配了,就算要提供,都只配件选购一个两路设计分音器。这点DLS明示了SANDINAVIA还是用主动吧。既可以为用家省回分音器的金钱,亦能为环保出一分力,可说是双赢了。
优点:蜕变了的DLS , 音色更具动感
缺点:要用多少时间才能驯服他是一个大问题
五颗星